手术机器人,其实是一套手术操作系统,手术机器人通过清晰的成像系统和灵活的机械臂,以微创的手术形式,协助医生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,例如普爱医疗的骨科手术机器人PL300B是一款用于辅助骨科手术的智能导航定位机器人,通过数字化、微创化、智能化的方式赋能医生的“手”(机械臂)、“眼”(导航)和“脑”(智能规划)。搭配普爱医疗自主研发生产的平板3D C形臂,可以通过更小的创口( 微创 )进行手术,减少了失血量,有利于患者恢复。

手术机器人

手术机器人的获利来源分为三个部分:系统( 即整机 )、服务和耗材三部分。

系统:手术机器人本身,包括硬件和软件。企业以一次性的价格向医院出售手术机器人。

耗材:手术过程中与机器人配套使用的器械,例如机械臂这种高值耗材,持续性地向医院出售。

服务:与手术机器人销售相关的服务,例如维护保养及医生培训服务等。

在国外,特别是骨科机器人领域,大部分生产销售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公司,都有骨科相关植入耗材,而且大部分都是脊柱、关节、创伤耗材全覆盖。从传统大家公认的骨科大厂(如美敦力、史塞克、强生、捷迈等),到骨科新锐(如Globus、Accelus等),都是靠耗材+机器人两条腿走路,用某个公司的机器人,就会配套使用他家的骨科内植物,甚至有些公司还研发了专门适用于机器人的内植物(如Globus研发的U型尾帽和螺钉分离的椎弓根钉系统)。

例如研发生产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直觉外科公司,机器人搭售排他性质的高值耗材——机械臂。在手术中,实际进行手术动作的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4条机械操作臂,而这4条机械臂最多只能用十次就要更换,且客户只能选择直觉外科公司的机械臂,一个机械臂的价格约2000美元。在这种销售模式下,每卖出一台达芬奇机器人,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耗材销售,除此之外还有高额的维护费、开机费,这些保证了直觉外科公司每年的收入增长。

短期以设备销售为主,长期耗材将成为主要收入来源。2020年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销售中系统占据55.8%,耗材占据38.2%; 但同年美国市场系统收入仅占25.3%, 耗材占57.7%。 行业初期,由于国内目前机器人手术量未达到一定规模,企业收入仍以机器人本身的销售为主,预计未来将逐步向美国市场的收入结构靠拢,长期耗材将成为企业主要收入来源。

手术机器人

在手术机器人行业,无论是国内外,商业化趋势一定是围绕“设备+耗材+服务”打造闭环,收购耗材是关键的一步。下一步,才能聚焦在智能化、耗材、核心零部件等方向,以平台化为大趋势,真正迎来人机交互的手术机器人。